网络环境下我馆图书编目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杨鸣放(辽宁省图书馆)

Internet的迅速普及为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条件,网络化的硬件环境提供了一个快速而有效的信息通道,使人们有可能象使用本地资源一样使用异地文献资源。1998年以国家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为基地的全国图书联机联合编目通过Internet逐渐发展起来,当时我馆就加入了这一行列。作为一个省级大馆,我馆不是仅仅被动地使用网上书目资源,同时也为网络提供书目资源,为全国书目资源共建共享尽一份责任。我馆先后建立了中、西、俄、日四个文种的书目数据库,今年三月,又成功地实现了与深圳地方版联合编目中心、国家图书馆联机联合编目中心的网上联机联合编目。几年来的实践我们体会到,网络资源供大家享用,同时也靠大家提供。联机联合编目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工作习惯,提高了工作效率,强化了编目工作的规范性、时效性,以及数据质量的一次性成功率。为适应网络环境,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    开展远程联机联合编目,促进书目资源共建共享

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是共建,只有共建,才能共享。各图书馆馆藏数据上网并能交换,是网络环境下文献资源共享的最有效手段,而先进的网络技术和良好的网络环境是实现书目数据资源共享的重要条件。为最大程度实现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书目数据资源的共建共享,推动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本着“合作建设、互利互惠、协调管理、共同发展”的原则,自1998年起,我馆先后与国家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深圳全国地方版联合编目中心签订了联合编目协议。1998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建立联合编目中心伊始,我馆就参加了全国性的联机联合编目工作,通过互联网利用国图联机编目系统提供的客户端软件下载编目中心的书目数据,利用率可达70%左右。由于当时我馆使用的业务系统为ILAS5.0,该系统还不具备联机联合编目的功能,我馆自编的数据还不能参与资源共享。

2000年由深圳图书馆发起,联合全国六家图书馆成立了全国地方版图书联机联合编目中心。作为成员馆,2000年底我馆首次向中心提供书目数据31万条,作为开展联机联合编目的基础资源。2001年底我馆向中心提供了全部馆藏数据,经系统自动去重,向中心上载数据7695条,并以与国家图书馆联网的同样方式下载中心数据。2001年底,我馆将业务系统由ILAS5.0更换为ILASⅡ2.0。该系统为网络版,并安装了Z39.50协议,为我馆开展远程联机联合编目提供了技术保障。2002年初我馆首先与深圳地方版联合编目中心开展了网上联机联合编目2002年3月经我馆申请,国家图书馆联机联合编目中心考察,同意我馆向该中心上送书目数据。通过与上面两个编目中心开展联机联合编目,编目中心的书目数据和我馆的书目数据相互补充,联合编目中心各成员馆都可以利用我馆向中心上送的书目数据。反之,我们也可以利用中心和其他馆加工的数据,以达到全国范围内书目数据资源共建共享的目的。通过远程联机联合编目,我馆中文图书书目数据的下载率约占编目总量的90%,上载率约在10%,加快了编目速度。

2002年,我们有又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直接下载日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所藏日文图书书目,利用互联网免费下载国外一些网站提供的西文图书书目数据。外文图书亦实现了跨国联机编目,减少了工作的难度,提高了编目的标准化程度。

2.    加强编目工作的科学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管理工作统一化、标准化的重要条件之一。网络环境下的编目工作既有对传统编目工作的扬弃,也有在传统编目工作基础上的创新。在这样一个扬弃与创新的过程中,规章制度的废旧立新显得非常重要。只有建立新的规章制度,才能使管理者和操作者都有章可循,保证各项工作都能有序地进行。同时,随着编目工作自动化、网络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工作手段不断更新,新的工作内容不断增加,编目员对从事网络环境下编目工作的熟练程度在不断提高,规章制度也在不断接受编目工作实践的检验并随着编目工作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化不断修改、完善,使之成为编目工作科学管理的准则和依据。基于上述考虑,我们在馆里各项规则的指导下,结合采编部的实际情况,先后修订和制定了业务工作规则和管理规则。业务规则有《书次号分配规则》、《中图法使用规则》、《中文图书主题标引规则》、《西文图书书目数据著录规则》、《日文图书书目数据著录规则》、《俄文图书书目数据著录规则》、《中文图书套录数据修改规则》、各文种手检目录组织规则等并规定著录使用全国联合编目中心编制的《中文图书机读目录著录格式》。管理规则有《计算机编目操作规程》、《采编部岗位设置与岗位规程》、《采编部奖金发放管理办法》等。随着工作的变化及时修改这些规则已经成为我们管理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几年来,我们在制度的约束下,稳步地变化、发展、创新,工作扎扎实实。

3.    建立适应网络环境下联机联合编目的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编目工作的进度与质量。合理的工作流程应考虑计算机编目系统功能的实现过程,考虑工作人员工作水平与工作能力的有效发挥,考虑编目工作质量、效率的提高。为适应网络环境下的远程联机联合编目对书目数据标准化程度高、时效性强、数据质量的一次性成功率高等要求,我们调整了原来的工作流程。我们认为经过调整的工作流程,应基本达到工作流程最佳、人员结构合理 、工作量均衡的目标。所谓工作流程最佳就是指完成编目工作的过程时间最短、效率最高,在这一流程中完成的编目工作质量最好。所谓人员结构合理,是指在编目工作过程中根据工作岗位对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工作能力的要求聘用恰当人员,即因岗用人,而不能像以往那样因人设岗。各岗位人员数量匹配,工作流通畅。所谓工作量均衡,即确定各项工作需要的人数,使每个工作人员都能充分发挥作用,均衡地担负工作。

根据上述要求,我们对原来的工作流程进行了调整,合并了部分工序。将全部编目工作定为8个岗位、17道工序,并实行以下流程:新书编目(查重标引著录)著录审校标引一校标引二校记录修改(生成种次号贴条码) →入藏验收(系统验收、馆藏分配→输出个别登记帐)→款目输出与检查→款目审校图书加工(输出书标贴书标夹磁条封胶带)图书入藏(入藏分配→藏书入库前检查入藏统计办交书手续)。根据编目人员的业务水平、工作熟练程度、细心程度安排每个工作岗位。新的工作流程对编目人员的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我们早有准备。一方面组织编目员参加各种编目业务培训,另一方面在实践中采用以老带新的方式培养编目员,采用考试等方式鼓励编目员钻研业务。因此,大多数编目员都具备了应有的业务工作水平。对部分不适合编目工作的人员进行了调换,补充了新的编目员。新的工作流程比原来减少了四个环节,也节省了人员,从而使每个工作环节人员结构合理,流程畅通,保证图书尽快与读者见面,避免原来因工作流程过长而产生的图书加工周期长、待编图书占用空间多、办公室零乱等现象。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合理的工作流程有助于人力资源的有效使用,有助于编目员业务水平的全面发展,有助于编目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4.    从落实岗位责任制入手,实施全方位质量检查

随着我馆与国家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深圳全国地方版联合编目中心远程联机联合编目的开展,我馆书目数据的使用对象不再是本馆的工作人员和本馆的读者,而是全省和全国各类型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和读者。因此,书目数据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我馆的形象。甚至可以说,网络环境下编目质量不仅是一个馆编目水平和管理水平综合能力的反映,更是网络环境下联机编目工作生存与发展的关键。目前国家图书馆的联合编目系统还没有提供数据上载后的纠错功能,数据一旦上载,错误就无法更正。既使系统提供了纠错功能,在数据上载成功到发现错误、修改错误的这段时间里,也可能有其他成员馆使用了错误的数据。如果一个编目系统中的数据质量较差,就会影响用户对编目中心的信任,如果一个成员馆提供的数据质量较差,中心就会取消它上送数据的资格。

基于上述考虑,我们把保证编目质量放在联机联合编目工作的首位。为提高编目质量,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制定《采编部岗位设置与岗位规程》,要求每个工作人员都要在规程的约束下工作。该规程内容包括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工作人员应具备的条件、工作质量和数量要求。同时制定《采编部奖金发放管理办法》,对违背操作规程、质量标准不达标、不完成工作任务的首先采取经济处罚,扣发奖金。同时,把个人工作质量作为年度考核、下一年度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②建立严密的数据质量审校制度,不在任何环节留下影响质量的空隙。我馆书目数据的生产实行全项多级审校制度。书目数据制作的每一环节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校。特设的检查环节有著录审校、标引一审、标引二审、输出款目审校(重点审校套录数据标引)、图书入藏前总检查。此外,每一工序都负有检查上一工序质量的责任。验收的同时检查是否有相同图书的其他记录,以保证相同图书记录在编目系统中的唯一性;输出款目的同时检查基本著录项目是否有误、书次号分配是否正确、藏书地点分配是否正确;排插公务书名款目的同时检查同种书或不同版本图书是否有一书两入、多卷书归类不一致等情况;藏书分配同时检查书、书标、卡片是否一致。对套录数据实行一校全面检查,二校抽查制度。每项检查情况都记录在案,保存编目工作档案,按月统计错误率。③利用计算机编目系统在编目管理工作中的功能,加强对书目质量的控制。规定每个人在编目系统中的用户名称,并使之个别化,长期固定。在每条记录上显示记录制作者的用户名称、记录制作时间;规定每个工作人员在编目系统中的工作权限,规定工作人员在个人权限内必须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对著录格式的每一字段根据著录规则设置著录检测参数。对著录不符合标准的数据,存盘时系统会自动提示存在问题,编目员可根据提示予以改正。严格的质量检查制度,督促编目员必须增强质量意识,从而使数据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几年来我馆书目数据的著录、标引误差率都控制在1%以下。

5.    严格书目数据的规范化,加深文献内容的揭示程度

计算机编目系统有着较强的深入揭示文献内容与形式特征的功能,书目数据的规范化是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联机联合编目只有建立在统一标准的基础上,才能使网络成员编制的书目数据相互交换,真正实现一次输入多次输出,一家输入多家输出的网络环境。我馆从1995年开始基本采用CNMARC格式著录,1995年下半年,我们按照《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的要求重新设置了所有的必备字段和部分非必备字段,书目数据的著录达到了完整级。随着我们对机读目录格式的认识,随着编目员水平的提高,我馆图书编目质量在不断提高。参与国家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深圳全国地方版联合编目中心远程联机联合编目以后,我们严格按国家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制定的《中文图书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制作书目数据,积极与两个编目中心就著录格式的理解、著录字段的选择、记录单元的确定、标引规则的制定等进行研究和探讨,达成共识,以提高书目数据的标准化程度,使我们生产的数据能够适应不同类型图书馆使用不同编目系统的要求。因此,我们对书目数据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图书内容特征和形式特征的揭示也越来越详细。特别加强了3—字段的著录,每条数据的信息量都大大增加。

我馆除严格按照《中文图书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的要求著录外,还根据本馆的实际情况,在编目系统中作了一些特殊处理。为在编目系统中集中揭示地方文献,我们对地方文献图书除正常著录外,还在分类标引时重复著录690字段,在第二个690字段分类号前加“地文”;在主题标引时除在606字段以学科为主标题标引外,再以地名为主标题标引,著录于607字段。在我馆主网页上设“新书架”栏目,在每批新书入库的同时精选入藏图书,每天向读者推荐一本优秀图书,推荐内容除全部著录项目外,还包括图书封面、内容介绍和书评。

6.    建立回溯书目数据库,为联机联合编目、远程书目检索提供资源保障

    书目数据是图书馆网络共享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有丰富的资源才能真正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我馆有近百万种藏书,可以说是辽宁地区乃至东北地区的藏书中心,对省内其他图书馆的藏书也有较大的覆盖面。因此,建设我馆回溯书目数据库不仅是网络环境下业务工作自动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同时也可为我省各类型图书馆开展联机联合编目、读者远程书目检索提供资源保障,为各馆制作回溯书目数据库、建立联合目录提供基本书目数据库。为此,自1998年以来,我馆将建立回溯书目数据库放到了全馆的工作议事日程。为加快我省图书馆书目数字化的进程,提高数据质量,我们利用国际、国内已有的书目成果,建设以下三个馆藏书目数据库,并用我馆的书目数据服务我省其他图书馆建库。

①利用国家图书馆发行的书目数据制作馆藏普通中文图书书目数据库,数据总量达55万条之多。该数据库为国家图书馆制作《建国50年书目数据库》补充书目数据一万二千余条,也为我省多家图书馆制作回溯书目数据库所利用。

②利用互联网免费下载国外一些网站提供的西文图书书目数据,制作1975年后入藏西文图书书目数据6万余条。

③与北京农业大学合作,通过互联网下载日本国立情报研究所图书馆馆藏书目数据,制作馆藏日文图书书目数据。

目前中西文两个书目数据库均置于辽宁网上图书馆联合编目系统中,成为网络环境下联机联合编目、书目检索、参考咨询等工作的书目资源。

7.    创建联合编目中心,促进地区编目工作发展

    辽宁地区采编中心始建于1997年,当时因设备问题,无法开展联机联合编目。同时,由于当时只认为采编中心就是图书集中采购和集中编目,没有开展其他工作,因而有积极性参加集中编目的图书馆不多,采编中心的工作也一直没有开展起来。后来,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等在编目工作中的应用,图书编目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自动化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中小图书馆的编目人员经常打电话或上门向我们咨询一些业务问题,从中我们了解到单纯依靠辅导部的业务辅导已无法满足基层馆编目人员的需要。如果得不到及时的专业培训和指导他们很难开展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真反思以往采编中心开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重新审视采编中心的职能和作用。我们认为,采编中心不仅是书目数据的加工中心,而且也应当成为地区编目业务研究中心、编目工作新技术的推广中心、编目人员的培训中心、编目用品的供应中心。1999年底,采编部与省图书馆学会联合邀请省内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召开了“辽宁地区联合编目工作会议”,会上提议以我馆采编部为中心开展辽宁地区联合编目工作。采编部的这一倡议得到了与会代表的赞成。会后采编部开始以采编中心的名义开展工作,工作内容包括编目工作业务辅导、解答业务咨询、办业务培训班、发行馆藏图书书目数据、发行图书馆业务用书、发行编目业务用品、代分编加工图书等。目前,在我省范围内,不论是何种类型的图书馆,只要遇到编目业务问题都会主动和我们联系,我们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提高了本馆的业务水平。

    2001年底,我馆将业务系统更换为ILASⅡ2.0,同时也安装了联合编目系统,为辽宁地区开展联机联合编目提供了设备保证。采编中心开始将工作重点放在书目资源的共建共享方面。2002年3月,征得国家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的同意,我馆创建了中国国家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辽宁分中心。编目中心授权辽宁分中心首先在辽宁地区公共图书馆有偿发行他们生产的书目数据,待条件成熟后,逐步扩大到辽宁地区其他类型图书馆。建立辽宁地区联合编目分中心,可以使我省的中小型公共图书馆通过多种方式,低价位使用国家图书馆的书目数据和我馆自制的书目数据。针对辽宁地区大多数中小型图书馆技术条件差,购书量小等特点,我们采取多种措施开展联合编目工作。①联机联合编目。用户通过辽宁网上图书馆联合编目系统下载国家图书馆编目中心提供的书目数据、辽宁省图书馆馆藏书目数据。目前这一方式的服务对象仅限于我省公共图书馆。②发行我馆馆藏书目数据。通过光盘、磁盘、邮件等传递数据。③套录数据。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特定数据。④发行卡片式款目。这样,联合编目分中心的工作对辽宁地区一家一户的编目现状有所改变,也提高了编目质量,使我省的图书编目工作向着规范化、标准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联合目录数据库是资源共享的基础。通过各成员馆共同参与建设和共同享用的编目数据可以将分散的信息资源达到最大限度的整合。而且,在此基础上可以开展多种资源共享服务,如联机采购、联机编目、参考咨询等。2002年6月辽宁省图书馆学会组织辽宁地区各系统的20余家图书馆商定以辽宁省图书馆为核心,建立辽宁地区图书馆馆藏图书联合目录数据库。该数据库采用我馆为其专门配备的联合编目系统,依托辽宁网上图书馆向社会发布。建库工作采取分工负责、统一管理的方法进行。各参加馆负责上送本馆数据,编目中心负责数据整合和今后数据的日常维护。与此同时,我们还创建了辽宁地区采编中心网页。该网页挂靠辽宁省图书馆网页,网页栏目有中心介绍、联合编目、新书推荐、赠书留名、数据发行、编目用品、工作研讨、中心动态、联系我们等。通过该网页宣传采编中心的工作,扩大采编中心的影响,加强与其他图书馆之间的联系,组织网络成员对编目工作进行探讨和研究,让网页成为编目中心与其他图书馆沟通的桥梁。

8.    存在问题与今后设想

    网络环境下编目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联机联合编目,实现书目数据资源的共建共享。以上我们开展的各项工作都紧紧地围绕联机联合编目而做。我馆已成功地参与了由国家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组织的全国图书馆图书联机联合编目和深圳图书馆采编中心组织的全国地方版图书联合编目。下一步的主要任务是如何更好地担当起国家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辽宁分中心的职责,更好地承担起组织辽宁地区图书馆开展地区联机联合编目的重任。为更好地承担这一任务,我们对以往工作进了分析,发现一些问题,也寻求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①联机联合编目工作缺乏统一管理。我省目前的联合编目工作还是民间的,没有政府的参与和管理,因而组织上缺乏领导,合作比较松散,随意性较大。因此,要加强联合编目工作的组织管理,首先要争取政府的支持。建议成立省政府领导下的文献资源共享领导小组,其次,要有一个由政府授权的联机联合编目管理部门,把全省图书馆的联机联合编目作为我省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管理,强化合作。

②缺少资金,网络环境条件在很大程度上还不适应联机联合编目。目前,我馆在人员技术力量、数据资源、数据管理方面完全有能力做好全省的联机联合编目工作,在机器设备、编目系统、数据通讯等网络环境方面已经尽最大可能地开展了工作,但因缺少资金,还有较大困难。一些中小图书馆也因缺少资金无法购置必要的设备而没有开展联机联合编目。因此,资金已成为影响我省开展联机联合编目工作的最大障碍。建议政府投入必要的资金,为联机联合编目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③从各馆报送的书目数据看,还不够规范,字段的详略程度不一。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缺少统一的编目规则,二是编目人员的业务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应制定联机联合编目工作的各项标准和规则,加强对编目人员的业务培训。同时,进一步加强辽宁网上图书馆联合目录数据库的管理,全方位推进我省书目数据标准化工作。

对辽宁地区联合编目中心开展的工作不了解。应扩大联机联合编目工作的宣传力度,以“广泛吸收、自愿参加、有偿服务、互利互惠”为基本原则,广泛吸纳各方参与书目资源的共建共享,充分发挥辽宁省图书馆采编部作为国家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辽宁分中心的作用,上联国家图书馆编目中心,下联各系统、各类型书目使用单位,将我省各类型图书馆建成以辽宁省图书馆为中心的相互联系的网络体系,实现书目资源的共建共享,让用户在实践中感受联合编目工作的真正意义。

⑤联合编目的合作形势还比较单一。应积极探索联合编目的新途径,特别应加强与辽宁地区图书发行商之间的合作,为图书馆订购图书随书配送书目数据,以求在不增加或少增加书目使用单位费用的情况下,扩大书目数据资源共享的范围。